广西柳州柳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日是: 2025年10月8日 星期三 
模式切换

热度全方位UP!柳江高质量发展实力“出圈”

来源: 微柳江  |   发布日期: 2025-06-09 16:20   |

提要

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广西文明网、《柳州晚报》、柳州1号APP等多家媒体平台纷纷点赞柳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区在特色农业、移风易俗、科技教育、媒体融合等领域亮点成效,为柳江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相关重点报道让我们一起回顾。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图为村民在采挖莲藕。周梦玉 摄

近日,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万亩藕田里,村民忙着采挖莲藕供应市场。柳江区百朋镇享有“中国玉藕之乡”之誉,是中国最大的双季莲藕产区之一。柳江玉藕具有“鲜、白、嫩、脆”的特点,销往国内外市场,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还促进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村民在采挖莲藕。兰德波 摄

图为村民在采挖莲藕。兰德波 摄

图为村民在采挖莲藕。兰德波 摄

图为村民在集中清洗玉藕。罗春宇 摄

图为村民在装运玉藕。兰德波 摄

图为航拍广西柳州柳江区百朋镇万亩荷塘。兰德波 摄

图为航拍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荷苑景区。兰德波 摄

图为村民展示柳江玉藕。周梦玉 摄

图为游客在荷花丛中拍照。兰德波 摄

图为游客在品尝百朋全藕宴。陆介广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蜂糖李进入管护的关键时期。位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土博镇四案村龙能屯的蜂糖李种植基地,种植户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各项管护工作,为今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种植户在进行果树管护。

6月3日,走进该种植基地,只见满山坡的蜂糖李树枝叶葱郁、生机勃勃,青翠的李子点缀其间,长势喜人。

韦汉情介绍,这阶段的管护工作特别关键,稍有疏忽,果树很容易患上细菌性穿孔病和炭疽病,还会影响果树来年的生长。“因此,我们对每个环节都格外用心,一点不敢懈怠。”

据了解,这片蜂糖李是韦汉情在2018年从贵州引进,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他自主培育、剪枝、施肥、采摘,精心呵护着每一棵果树。目前,这些果树已挂果4年,地头批发价15元/斤,今年预计产量8000余斤,产值约12万元。现阶段,韦汉情正持续深耕蜂糖李种植领域,通过优化种植方法与技术,全力推动蜂糖李产量与品质双重提升。

近年来,土博镇坚持“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特色产业发展理念,依托本地小高山气候生态优势,在全镇发展蜂糖李、蓝莓、脆蜜金桔等高品质水果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下一步,土博镇将充分依托山区自然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更多特色产业种植模式。同时,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全力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在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做优做强,切实让“小水果”发展成为富民“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韦新娜 刘珏璇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汛期以来,强降水天气频发,防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广西柳州市柳江区迅速行动,统筹推进防汛备汛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为工作人员在盘点防汛物资。

日前,在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北弓水库,工作人员忙碌地开展常态化大坝巡查工作。他们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测水位、降水量、流量等关键数据,并认真做好记录,确保水库安全平稳运行。

“关键时期容不得半点松懈,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我们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根据具体情况科学调度,全力排查隐患、强化预警研判,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北弓水库工作人员冷柳宁表示。

从日常巡查到科学调度,从隐患排查到预警研判,防汛工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物资储备更是守护安全的“底气”所在。在柳江区应急救援物资仓库,冲锋舟、橡皮艇、柴油发电机、各类抽水设备等应急物资摆放有序,库房环境整洁、品类齐全,可满足防汛抢险需求。柳江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同步开展专项检查,重点对移动电站、抽水设备、救生衣等防汛物资逐一检修维护,确保物资性能完好、随时可用。

“每件救生衣的扣带、每台抽水机的机油状况,我们都得仔细检查,防汛物资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保证一拿出来就能投入使用。”柳江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刘邦缘一边核对清单一边说道。

记者:韦莹芸

来源:中国新闻网



志愿者向村民们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

近日,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白见村板朝屯举办以“智慧积分e时代 文明共治新乡村”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村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乡村文明治理新路径。

活动现场,主持人宣读《柳江区三都镇移风易俗倡议书》,向村民们发出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号召,村民们纷纷签承诺书,以实际行动承诺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村民们还走进积分超市详细了解积分激励机制、管理办法及兑换细则,大家纷纷表示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遵守村规民约等文明行为获取积分,参与乡村治理。

据了解,三都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将智慧手段与乡村文明建设相结合,让治理模式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记者: 梁旎旎 韦莹芸

来源:广西文明网



5月28日,柳州市柳江区拉堡第二小学举办“科技创想 童心未来”科技活动暨“六一”文艺汇演。

活动中,舞蹈《哈尼宝贝》《萌狮古韵秀六一》等节目精彩上演,科普知识抢答环节气氛热烈。科普大篷车展演、仿生机器人表演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智能机器人走下台与同学们互动,引发阵阵欢呼。活动现场还设置科创成果互动展区,展示卡魅作品、3D打印作品等学生创意成果,并开设生动有趣的气象科普课,通过模拟实验让同学们了解各种气象形成原理,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接下来,柳江区将持续推动科技教育创新,通过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定期开展科技进校园活动,让科技教育的种子在更多学校生根发芽、结出硕果,为培育新时代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记者:姚玮怿

来源:广西文明网



(6月7日)

2025全国高考开启

柳州2.5万名学子走进考场

为梦想一搏

柳江中学

柳江中学学生出发前往考点。

悉心耕耘,万分收获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笔锋落处,是寒窗十二年的句点

更是未来广阔天地的序章

无论结果如何

这个世界永远欣赏为梦想拼搏的灵魂

加油,少年!

愿你不负热爱,光芒万丈!

来源:《柳州晚报》



微短剧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特点深受观众喜爱,近年来,以井喷之势迎来快速发展。我市紧跟微短剧创作热潮,推出了一批有来头、有看头、有嚼头的微短剧,生动展现柳州民风民俗、美食美景、景区景点,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兴起:从流量吸引到情感共鸣

一幅手绘地图、一张老照片、一份长辈对柳江的眷恋,牵引着北方青年刘晓江踏上前往柳州的列车,开启一段旅程……5月31日,以“寻根”为主线,融合柳州山水、工业记忆与时代变迁的微短剧《新柳江人》,开播即引发观众对城市人文故事的探寻热潮。



《新柳江人》短剧海报

“好!家乡味浓啊!”“刷到了自己的城市,才发现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有这么精彩的故事。”……文旅微短剧的兴起和传播,让不少观众隔着屏幕“种草”。

为何微短剧能成为文旅传播的“流量密码”?“3分钟看完柳州,有美食、有风景、有故事,比旅游攻略更有意思!”95后市民金俊良说,“短平快”的叙事节奏和“沉浸式”的视觉享受让他体验感极佳。

如今,一地一域成为了微短剧取材的“富矿”,柳州这片沃土也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创作热情。聚焦城市特色名片的《歌仙归来》,紧扣创新创业题材的《旅行》,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山水城廓融入叙事的《柳江寻亲记》《新柳江人》,展现国际化交流与青年奋斗风采的《留学生公寓》,刻画城市守护者温情与担当的《龙城警事》……

《柳江寻亲记》短剧海报

从城市名片到县域经济,从人文故事到“一带一路”,这些微短剧似多彩棱镜,折射出柳州在时代浪潮中的万千气象。

探索:从剧情场景到文旅融合

热潮之下,各地纷纷布局微短剧产业。在柳州,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率先迈出探索新领域的脚步。

今年1月,由柳州市融媒体中心和柳江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共建的荷美文化传媒工作室揭牌成立,其精心打造的微短剧《柳江寻亲记》,凭借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独具特色的柳江风情,自1月23日开播即迅速引发全网关注,截至2月28日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万。

《柳江寻亲记》收官海报

“在探索‘微短剧+文旅’创作上,我们确立了‘本土故事+普遍情感+文旅亮点’的三维选题模式。”《柳江寻亲记》监制陆曦介绍,该微短剧以“寻亲”为主线,巧妙融入柳江区特色文旅资源。

《柳江寻亲记》主角

通过故事的包裹,剧中频繁出现的打卡点——位于柳江区的“葱满幸福”香葱产业(核心)示范区、藏着老柳州记忆的成团打边炉等,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这些极具地域性的地理标志、文化标识变得温润而丰富,呈现的旅游场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选择。

从横屏剧、大屏剧过渡到竖屏剧,微短剧《歌仙归来》的编剧、导演吴北田察觉到微短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一行业能大胆尝试新颖的讲述方式、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前沿的拍摄技术。

《歌仙归来》将地道的柳州话、灵动的山歌、“出圈”的城市地标融入其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柳州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情。“我们想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刘三姐故事。”吴北田介绍,团队用“刘三姐重回人间——历练人间——重唱人间——再战歌仙”的故事主线去塑造新的刘三姐故事,拓展更广阔刘三姐“宇宙”。

驱动:从视觉爽感到文化追求

近日,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2025年“微短剧+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实施开展“四大行动”,推出一批现象级微短剧作品,带动打造一批现象级景点(景区),推动“微短剧+文旅”生态全面升级。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已申报5部微短剧创作计划,将继续鼓励和督促播出机构和持证机构,积极申报自治区的“微短剧+”行动计划,共同推动微短剧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月5日,柳空文创园、融水苗族自治县风情苗乡景区嗅到了新风向,主动向微短剧制作团队发出邀请函,自荐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底蕴,希望通过“微短剧+文旅”的深入实践,进一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IP价值。

作为百姓喜爱的新文艺形式,微短剧塑造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文化新业态,成为柳州文化的“流动窗口”,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旅游消费增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柳江寻亲记》剧照

《新柳江人》是继《柳江寻亲记》之后,柳州市融媒体中心合作拍摄的第二部微短剧。“文旅资源融入方面,我们发展出‘剧情自然带出+视觉震撼呈现+文化深度解读’的三层次融入法。”陆曦说,《新柳江人》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在剧中柳江人遗址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

当前,全国文旅微短剧市场发展迅猛,吴北田也看好微短剧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柳州目前也有一些年轻人在尝试微短剧,我希望和他们一起努力探索,做出一部属于柳州的爆款作品。”吴北田说。

文旅微短剧通过精妙的影视创作技巧,展现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能够更有效地激发观众实地探访的欲望。陆曦表示,团队将进一步挖掘柳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等,讲好柳州故事。

来源:柳州1号



工作进展
热度全方位UP!柳江高质量发展实力“出圈”

来源: 微柳江  |   发布日期: 2025-06-09 16:20   

提要

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广西文明网、《柳州晚报》、柳州1号APP等多家媒体平台纷纷点赞柳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区在特色农业、移风易俗、科技教育、媒体融合等领域亮点成效,为柳江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相关重点报道让我们一起回顾。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图为村民在采挖莲藕。周梦玉 摄

近日,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万亩藕田里,村民忙着采挖莲藕供应市场。柳江区百朋镇享有“中国玉藕之乡”之誉,是中国最大的双季莲藕产区之一。柳江玉藕具有“鲜、白、嫩、脆”的特点,销往国内外市场,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还促进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村民在采挖莲藕。兰德波 摄

图为村民在采挖莲藕。兰德波 摄

图为村民在采挖莲藕。兰德波 摄

图为村民在集中清洗玉藕。罗春宇 摄

图为村民在装运玉藕。兰德波 摄

图为航拍广西柳州柳江区百朋镇万亩荷塘。兰德波 摄

图为航拍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荷苑景区。兰德波 摄

图为村民展示柳江玉藕。周梦玉 摄

图为游客在荷花丛中拍照。兰德波 摄

图为游客在品尝百朋全藕宴。陆介广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蜂糖李进入管护的关键时期。位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土博镇四案村龙能屯的蜂糖李种植基地,种植户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各项管护工作,为今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种植户在进行果树管护。

6月3日,走进该种植基地,只见满山坡的蜂糖李树枝叶葱郁、生机勃勃,青翠的李子点缀其间,长势喜人。

韦汉情介绍,这阶段的管护工作特别关键,稍有疏忽,果树很容易患上细菌性穿孔病和炭疽病,还会影响果树来年的生长。“因此,我们对每个环节都格外用心,一点不敢懈怠。”

据了解,这片蜂糖李是韦汉情在2018年从贵州引进,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他自主培育、剪枝、施肥、采摘,精心呵护着每一棵果树。目前,这些果树已挂果4年,地头批发价15元/斤,今年预计产量8000余斤,产值约12万元。现阶段,韦汉情正持续深耕蜂糖李种植领域,通过优化种植方法与技术,全力推动蜂糖李产量与品质双重提升。

近年来,土博镇坚持“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特色产业发展理念,依托本地小高山气候生态优势,在全镇发展蜂糖李、蓝莓、脆蜜金桔等高品质水果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下一步,土博镇将充分依托山区自然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更多特色产业种植模式。同时,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全力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在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做优做强,切实让“小水果”发展成为富民“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韦新娜 刘珏璇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汛期以来,强降水天气频发,防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广西柳州市柳江区迅速行动,统筹推进防汛备汛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为工作人员在盘点防汛物资。

日前,在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北弓水库,工作人员忙碌地开展常态化大坝巡查工作。他们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测水位、降水量、流量等关键数据,并认真做好记录,确保水库安全平稳运行。

“关键时期容不得半点松懈,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我们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根据具体情况科学调度,全力排查隐患、强化预警研判,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北弓水库工作人员冷柳宁表示。

从日常巡查到科学调度,从隐患排查到预警研判,防汛工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物资储备更是守护安全的“底气”所在。在柳江区应急救援物资仓库,冲锋舟、橡皮艇、柴油发电机、各类抽水设备等应急物资摆放有序,库房环境整洁、品类齐全,可满足防汛抢险需求。柳江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同步开展专项检查,重点对移动电站、抽水设备、救生衣等防汛物资逐一检修维护,确保物资性能完好、随时可用。

“每件救生衣的扣带、每台抽水机的机油状况,我们都得仔细检查,防汛物资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保证一拿出来就能投入使用。”柳江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刘邦缘一边核对清单一边说道。

记者:韦莹芸

来源:中国新闻网



志愿者向村民们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

近日,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白见村板朝屯举办以“智慧积分e时代 文明共治新乡村”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村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乡村文明治理新路径。

活动现场,主持人宣读《柳江区三都镇移风易俗倡议书》,向村民们发出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号召,村民们纷纷签承诺书,以实际行动承诺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村民们还走进积分超市详细了解积分激励机制、管理办法及兑换细则,大家纷纷表示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遵守村规民约等文明行为获取积分,参与乡村治理。

据了解,三都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将智慧手段与乡村文明建设相结合,让治理模式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记者: 梁旎旎 韦莹芸

来源:广西文明网



5月28日,柳州市柳江区拉堡第二小学举办“科技创想 童心未来”科技活动暨“六一”文艺汇演。

活动中,舞蹈《哈尼宝贝》《萌狮古韵秀六一》等节目精彩上演,科普知识抢答环节气氛热烈。科普大篷车展演、仿生机器人表演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智能机器人走下台与同学们互动,引发阵阵欢呼。活动现场还设置科创成果互动展区,展示卡魅作品、3D打印作品等学生创意成果,并开设生动有趣的气象科普课,通过模拟实验让同学们了解各种气象形成原理,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接下来,柳江区将持续推动科技教育创新,通过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定期开展科技进校园活动,让科技教育的种子在更多学校生根发芽、结出硕果,为培育新时代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记者:姚玮怿

来源:广西文明网



(6月7日)

2025全国高考开启

柳州2.5万名学子走进考场

为梦想一搏

柳江中学

柳江中学学生出发前往考点。

悉心耕耘,万分收获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笔锋落处,是寒窗十二年的句点

更是未来广阔天地的序章

无论结果如何

这个世界永远欣赏为梦想拼搏的灵魂

加油,少年!

愿你不负热爱,光芒万丈!

来源:《柳州晚报》



微短剧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特点深受观众喜爱,近年来,以井喷之势迎来快速发展。我市紧跟微短剧创作热潮,推出了一批有来头、有看头、有嚼头的微短剧,生动展现柳州民风民俗、美食美景、景区景点,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兴起:从流量吸引到情感共鸣

一幅手绘地图、一张老照片、一份长辈对柳江的眷恋,牵引着北方青年刘晓江踏上前往柳州的列车,开启一段旅程……5月31日,以“寻根”为主线,融合柳州山水、工业记忆与时代变迁的微短剧《新柳江人》,开播即引发观众对城市人文故事的探寻热潮。



《新柳江人》短剧海报

“好!家乡味浓啊!”“刷到了自己的城市,才发现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有这么精彩的故事。”……文旅微短剧的兴起和传播,让不少观众隔着屏幕“种草”。

为何微短剧能成为文旅传播的“流量密码”?“3分钟看完柳州,有美食、有风景、有故事,比旅游攻略更有意思!”95后市民金俊良说,“短平快”的叙事节奏和“沉浸式”的视觉享受让他体验感极佳。

如今,一地一域成为了微短剧取材的“富矿”,柳州这片沃土也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创作热情。聚焦城市特色名片的《歌仙归来》,紧扣创新创业题材的《旅行》,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山水城廓融入叙事的《柳江寻亲记》《新柳江人》,展现国际化交流与青年奋斗风采的《留学生公寓》,刻画城市守护者温情与担当的《龙城警事》……

《柳江寻亲记》短剧海报

从城市名片到县域经济,从人文故事到“一带一路”,这些微短剧似多彩棱镜,折射出柳州在时代浪潮中的万千气象。

探索:从剧情场景到文旅融合

热潮之下,各地纷纷布局微短剧产业。在柳州,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率先迈出探索新领域的脚步。

今年1月,由柳州市融媒体中心和柳江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共建的荷美文化传媒工作室揭牌成立,其精心打造的微短剧《柳江寻亲记》,凭借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独具特色的柳江风情,自1月23日开播即迅速引发全网关注,截至2月28日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万。

《柳江寻亲记》收官海报

“在探索‘微短剧+文旅’创作上,我们确立了‘本土故事+普遍情感+文旅亮点’的三维选题模式。”《柳江寻亲记》监制陆曦介绍,该微短剧以“寻亲”为主线,巧妙融入柳江区特色文旅资源。

《柳江寻亲记》主角

通过故事的包裹,剧中频繁出现的打卡点——位于柳江区的“葱满幸福”香葱产业(核心)示范区、藏着老柳州记忆的成团打边炉等,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这些极具地域性的地理标志、文化标识变得温润而丰富,呈现的旅游场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选择。

从横屏剧、大屏剧过渡到竖屏剧,微短剧《歌仙归来》的编剧、导演吴北田察觉到微短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一行业能大胆尝试新颖的讲述方式、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前沿的拍摄技术。

《歌仙归来》将地道的柳州话、灵动的山歌、“出圈”的城市地标融入其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柳州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情。“我们想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刘三姐故事。”吴北田介绍,团队用“刘三姐重回人间——历练人间——重唱人间——再战歌仙”的故事主线去塑造新的刘三姐故事,拓展更广阔刘三姐“宇宙”。

驱动:从视觉爽感到文化追求

近日,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2025年“微短剧+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实施开展“四大行动”,推出一批现象级微短剧作品,带动打造一批现象级景点(景区),推动“微短剧+文旅”生态全面升级。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已申报5部微短剧创作计划,将继续鼓励和督促播出机构和持证机构,积极申报自治区的“微短剧+”行动计划,共同推动微短剧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月5日,柳空文创园、融水苗族自治县风情苗乡景区嗅到了新风向,主动向微短剧制作团队发出邀请函,自荐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底蕴,希望通过“微短剧+文旅”的深入实践,进一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IP价值。

作为百姓喜爱的新文艺形式,微短剧塑造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文化新业态,成为柳州文化的“流动窗口”,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旅游消费增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柳江寻亲记》剧照

《新柳江人》是继《柳江寻亲记》之后,柳州市融媒体中心合作拍摄的第二部微短剧。“文旅资源融入方面,我们发展出‘剧情自然带出+视觉震撼呈现+文化深度解读’的三层次融入法。”陆曦说,《新柳江人》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在剧中柳江人遗址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

当前,全国文旅微短剧市场发展迅猛,吴北田也看好微短剧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柳州目前也有一些年轻人在尝试微短剧,我希望和他们一起努力探索,做出一部属于柳州的爆款作品。”吴北田说。

文旅微短剧通过精妙的影视创作技巧,展现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能够更有效地激发观众实地探访的欲望。陆曦表示,团队将进一步挖掘柳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等,讲好柳州故事。

来源:柳州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