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柳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日是:
模式切换

【实干开新局 聚力促发展】李建强:以创新之笔铸就预应力科技丰碑

来源: 微柳江  |   发布日期: 2025-06-16 12:00   |

匠心引领产业兴 创新驱动预应力

——记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建强

在柳江区工业发展的浪潮中,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建强,以创新为引擎,深耕行业数十载,将匠心精神融入技术攻坚,推动企业从柳江走向全国,成为预应力科技的领跑者和“柳州智造”的践行者,凭借一项项专利成果和行业标准,铸就预应力领域科技丰碑,为柳江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匠心深耕  铸就行业领军

走进位于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的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泰姆”),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在智能前卡式张拉系统装配区,技术员全神贯注地调试设备,精确校准仪表参数和测试液压系统。一旁的智能张拉机器人机械臂灵活伸缩转动,精准模拟施工张拉动作,展现出高度自动化与精准性。

李建强(左二)在车间指导员工。

柳州泰姆是一家专业从事桥梁转体施工设备、预应力机械研发生产及工程施工的行业领军企业。“我们的核心产品包括智能转体球铰系统、智能(前卡)张拉千斤顶和智能张拉机器人。2024年,凭借自主核心技术,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30%、70%和100%,稳居广西同行业首位。其中,智能转体球铰系统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此外,公司还凭借智能张拉机器人产品,成功入选柳州市第一批重点培育的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企业名单。”李建强介绍道。

公司创业历程充满艰辛。2006年夏天,时年37岁的李建强已在预应力技术领域积累十余年管理和销售经验,面对国内市场巨大需求和国外技术垄断局面,他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创办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当时我们只有几台旧设备,七八个技术人员,办公室和车间合二为一。”李建强回忆道,正是这种“土法上马”的创业精神,让柳州泰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2007年,公司成立不久便迎来重大机遇,为厦门市集美大桥提供100余台高性能张拉千斤顶。这一国家级重点工程对设备精度要求极高,柳州泰姆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为全长8.43公里跨海大桥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奠定了行业声誉。

李建强(左一)和员工在车间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理念,柳州泰姆如今已发展成为占地30亩的现代化企业,员工超百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6%。其创新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重大基建项目,更远销埃及、埃塞俄比亚、喀麦隆、越南等国家。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6000多万元,为柳江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突破  引领创新发展

在工程建设领域,材料浪费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李建强敏锐地发现了痛点:传统张拉设备需要预留75厘米的钢绞线,造成极大浪费。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行业现状,2010年初代设备试用后,他带领研发团队开启“两头跑”工作模式——白天在施工现场记录设备运行数据,晚上回办公室调整设计方案,经过无数日夜奋战,2014年,团队成功将张拉千斤顶所需预留的钢绞线长度从75厘米缩短至25厘米。这项突破性成果迅速获得行业高度认可,2017年,柳州泰姆智能前卡张拉千斤顶荣获国家级桥梁技术及产品创新大赛“最佳技术及产品创新应用奖”。如今,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成为中国预应力技术的闪亮名片。

李建强(左一)和员工在车间交流。

2021年,李建强带领团队再次实现产品创新突破,将传统多工序人工操作的智能前卡张拉设备,升级为电动遥控行走智能张拉机器人,实现了全程1人轻松操作,具备自动穿束、遥控穿束自动夹持、自动张拉、自动退锚、自动退顶等一整套智能程控操作功能,不仅大幅节省人力和钢绞线消耗,更彻底革新了传统手拉葫芦吊挂千斤顶的作业模式。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智慧梁厂建设项目,创新成果还入选2025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赋能,数智转型——基于智能张拉机器人在智慧梁厂全过程自动化及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

李建强介绍智能张拉机器人。

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柳州泰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仓库主管梁成来表示:“在柳州泰姆工作我很满足,离家近、福利待遇稳定,还能学到先进技术,生活越过越有盼头。”截至目前,柳州泰姆吸纳19名柳江区本地员工,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柳江就业贡献力量。


专业深耕  践行责任担当

作为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李建强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柳州是工业城市,柳江区大型设备运输需求旺盛,但现有收费站设计制约了物流效率,影响企业运输成本市场竞争力。”李建强说。为此,20231月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建强提交《关于升级改造高速路收费站超宽货物运输车辆进出车道的建议》,并提出“利用在建进德收费站实施改造”方案,得到柳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回应。

李建强组织员工们开会研讨。

2021年至2022年地方立法审议中,李建强积极参与《柳州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等法规讨论,围绕“公共设施AED配置标准”“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保护”等议题贡献专业见解。因出色的履职表现,李建强2022年获评柳州市人大代表“履职之星”,成为企业家参与地方治理的典型。从企业经营到行业推动,从交通优化到民生提案,他以专业精神践行责任担当,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统一

李建强带领访客参观公司。

三十余载扎根柳江工业热土,李建强生动诠释了“专业成就价值”的真谛,展望未来,他信心坚定:“在智能建造与新型基建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下,我们将坚持‘创造价值,创新发展’理念,持续突破预应力核心技术瓶颈,重点研发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施工装备,推动泰姆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柳江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姚玮怿



企业聚焦
【实干开新局 聚力促发展】李建强:以创新之笔铸就预应力科技丰碑

来源: 微柳江  |   发布日期: 2025-06-16 12:00   

匠心引领产业兴 创新驱动预应力

——记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建强

在柳江区工业发展的浪潮中,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建强,以创新为引擎,深耕行业数十载,将匠心精神融入技术攻坚,推动企业从柳江走向全国,成为预应力科技的领跑者和“柳州智造”的践行者,凭借一项项专利成果和行业标准,铸就预应力领域科技丰碑,为柳江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匠心深耕  铸就行业领军

走进位于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的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泰姆”),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在智能前卡式张拉系统装配区,技术员全神贯注地调试设备,精确校准仪表参数和测试液压系统。一旁的智能张拉机器人机械臂灵活伸缩转动,精准模拟施工张拉动作,展现出高度自动化与精准性。

李建强(左二)在车间指导员工。

柳州泰姆是一家专业从事桥梁转体施工设备、预应力机械研发生产及工程施工的行业领军企业。“我们的核心产品包括智能转体球铰系统、智能(前卡)张拉千斤顶和智能张拉机器人。2024年,凭借自主核心技术,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30%、70%和100%,稳居广西同行业首位。其中,智能转体球铰系统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此外,公司还凭借智能张拉机器人产品,成功入选柳州市第一批重点培育的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企业名单。”李建强介绍道。

公司创业历程充满艰辛。2006年夏天,时年37岁的李建强已在预应力技术领域积累十余年管理和销售经验,面对国内市场巨大需求和国外技术垄断局面,他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创办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当时我们只有几台旧设备,七八个技术人员,办公室和车间合二为一。”李建强回忆道,正是这种“土法上马”的创业精神,让柳州泰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2007年,公司成立不久便迎来重大机遇,为厦门市集美大桥提供100余台高性能张拉千斤顶。这一国家级重点工程对设备精度要求极高,柳州泰姆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为全长8.43公里跨海大桥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奠定了行业声誉。

李建强(左一)和员工在车间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理念,柳州泰姆如今已发展成为占地30亩的现代化企业,员工超百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6%。其创新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重大基建项目,更远销埃及、埃塞俄比亚、喀麦隆、越南等国家。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6000多万元,为柳江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突破  引领创新发展

在工程建设领域,材料浪费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李建强敏锐地发现了痛点:传统张拉设备需要预留75厘米的钢绞线,造成极大浪费。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行业现状,2010年初代设备试用后,他带领研发团队开启“两头跑”工作模式——白天在施工现场记录设备运行数据,晚上回办公室调整设计方案,经过无数日夜奋战,2014年,团队成功将张拉千斤顶所需预留的钢绞线长度从75厘米缩短至25厘米。这项突破性成果迅速获得行业高度认可,2017年,柳州泰姆智能前卡张拉千斤顶荣获国家级桥梁技术及产品创新大赛“最佳技术及产品创新应用奖”。如今,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成为中国预应力技术的闪亮名片。

李建强(左一)和员工在车间交流。

2021年,李建强带领团队再次实现产品创新突破,将传统多工序人工操作的智能前卡张拉设备,升级为电动遥控行走智能张拉机器人,实现了全程1人轻松操作,具备自动穿束、遥控穿束自动夹持、自动张拉、自动退锚、自动退顶等一整套智能程控操作功能,不仅大幅节省人力和钢绞线消耗,更彻底革新了传统手拉葫芦吊挂千斤顶的作业模式。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智慧梁厂建设项目,创新成果还入选2025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赋能,数智转型——基于智能张拉机器人在智慧梁厂全过程自动化及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

李建强介绍智能张拉机器人。

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柳州泰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仓库主管梁成来表示:“在柳州泰姆工作我很满足,离家近、福利待遇稳定,还能学到先进技术,生活越过越有盼头。”截至目前,柳州泰姆吸纳19名柳江区本地员工,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柳江就业贡献力量。


专业深耕  践行责任担当

作为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李建强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柳州是工业城市,柳江区大型设备运输需求旺盛,但现有收费站设计制约了物流效率,影响企业运输成本市场竞争力。”李建强说。为此,20231月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建强提交《关于升级改造高速路收费站超宽货物运输车辆进出车道的建议》,并提出“利用在建进德收费站实施改造”方案,得到柳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回应。

李建强组织员工们开会研讨。

2021年至2022年地方立法审议中,李建强积极参与《柳州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等法规讨论,围绕“公共设施AED配置标准”“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保护”等议题贡献专业见解。因出色的履职表现,李建强2022年获评柳州市人大代表“履职之星”,成为企业家参与地方治理的典型。从企业经营到行业推动,从交通优化到民生提案,他以专业精神践行责任担当,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统一

李建强带领访客参观公司。

三十余载扎根柳江工业热土,李建强生动诠释了“专业成就价值”的真谛,展望未来,他信心坚定:“在智能建造与新型基建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下,我们将坚持‘创造价值,创新发展’理念,持续突破预应力核心技术瓶颈,重点研发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施工装备,推动泰姆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柳江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姚玮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