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柳江区高质量发展成效得到各级媒体广泛关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柳州日报》、《柳州新闻》、柳州1号APP等媒体平台,聚焦文旅融合、农业发展、工业升级、文明实践等领域,通过全方位深度报道,为柳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相关重点稿件,让我们一同回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月19日晚,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荷苑景区星光璀璨,荷香伴着晚风四处弥漫,“荷风乐动·声夏时光”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荷塘音乐会在此浪漫启幕,八方游客相聚如诗如画的荷塘之畔,共同开启一场以荷为媒、以乐会友的夏日盛宴。
开幕式现场。
与会领导现场为百朋镇文旅推荐官颁发证书,鼓励他们持续为百朋“发声”、为荷塘“代言”,用镜头定格荷塘四季流转的诗意。邀四方来客,一品百朋玉藕的爽脆清甜;携满袖荷香,共赏荷塘的悠然胜景。
与会领导现场为百朋镇文旅推荐官颁发证书。
音乐会现场,舞台灯光与荷塘夜色交相辉映,一首《不再犹豫》的激昂前奏响起,正式拉开音乐会序幕。随后,特邀嘉宾原创音乐人梁海洋深情演绎《人生难得一知己》《千里祝平安》,悠扬的旋律仿佛带着大家穿越人海,去寻找那份真挚的情谊,现场观众纷纷举起荧光棒,摇曳的灯光汇成“星海”,与荷塘的星光遥相呼应,现场欢声此起彼伏。一时野乐队、五角星乐队、柳州老炮乐队接连登场,激昂节奏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台下观众纷纷跟着节奏呐喊,在荷香与节拍里纵情摇摆,欢笑与歌声交织共鸣。
“万亩荷塘作幕,晚风荷香伴奏,这样的音乐会太对味!”来宾游客潘伟难掩激动,“我们专程驱车而来,柳江乡村美得惊艳,耳边的音符和眼前的绿浪一起荡漾,十分惬意!”
游客乘坐小火车穿梭于荷塘间。
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依托百朋镇万亩荷塘的生态景观,深度融合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策划“荷塘音乐会+民俗展示+文旅推广”等多元活动。充分展现柳江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循着荷香与乐声,了解柳江、走进柳江、爱上柳江。
据了解,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持续至8月17日。游客可乘兴穿梭于荷塘间,在非遗文创周里触摸传统匠心,在荷花美食节大快朵颐,感受荷田服装秀的国风雅韵、村BA篮球赛的热血激情,更有周末限定的非遗打铁花。无论您想体验民俗、尝鲜寻味,还是沉醉于艺术与运动的魅力,这场荷花季都能满足您。快来柳江百朋荷苑,共赴这场为期一个月的夏日狂欢,在荷香与光影中,镌刻难忘的夏日记忆。
记者:韦蒙玲 兰德波
来源:人民网
7月22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商务局联合平安产险柳江支公司举办柳江区商贸企业2025年安责险事故预防专题培训,全区各商贸企业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柳江区商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专题培训现场。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树牢‘安全第一’意识、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至关重要。”培训会特邀安全生产领域专家进行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的方式,系统解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专业知识。保险专家向与会人员详细讲解雇主责任险和企财险的保障范围及理赔流程,帮助企业了解如何通过保险有效转移经营风险,为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在实操与互动环节中,与会人员分组开展实战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火情场景,轮流操作灭火器材,掌握标准操作姿势、喷射角度和灭火要领。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安全生产、风险保险、跨境电商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学习氛围浓厚。“这次培训既有政策解读,又有实操指导,对我们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很有帮助。”广西陈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朱梅英表示。
实操演练。
此次培训是柳江区深入践行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通过政企联动、多措并举,有效提升辖区内商贸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促进柳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姚玮怿 黄子越
来源:人民网
7月21日,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项目(成团镇里湾村)现场,集中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水渠、路面和水稻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图景。
图为柳江区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项目(成团镇里湾村)。
“以前抽水灌溉成本高,田间道路坑洼泥泞,干活不方便,现在农用车能直达田间地头,每亩耕地节约耕作成本60余元,产量也提高了。”里湾村舟村屯村民熊金库说,通过系统性实施田块整治、完善灌溉与排水、新修田间道路和农田地力提升等方面建设,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减轻村民人工抽水、运输农作物及肥料等劳动强度,耕作效率大幅提高。
村民在“轻松种地”的同时实现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采用“政府统筹+项目带动+就近就业”模式,打造“项目化施工、本地化用工、技能化培训”的闭环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吸纳本地农民务工1650人次,带动增收2896万元,人均增收17550元。
图为村民为农作物施肥。
“当前我区正高效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粮食增产增收筑牢基石。2025年度规划建设面积为2.65万亩,其中新增1.32万亩,改造提升1.33万亩,已开工建设项目的整体进度达100%。”柳江区农业农村局农田股工作人员肖颖说,柳江区2019年至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批复立项55个项目,建设面积达20.1万亩,修建沟渠超546公里,硬化机耕路339公里,涵盖百朋镇、成团镇、拉堡镇、进德镇、三都镇、穿山镇、里高镇、土博镇等8个镇64个村。
据了解,柳江区2025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获得国务院认可。柳江区不断探索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新路径,成立工作专班实时统筹调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以高标准农田赋能粮食稳产增效及农业转型升级,为柳江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韦莹芸 兰德波 黄子越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走进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土博镇生态养殖基地,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传来清脆的鸡鸣声,循声望去,冠红毛亮、体健肥美的土鸡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的鸡舍在树林间若隐若现,成群的鸡在林间踱步、啄食,在树林中自由生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场景。
图为工人给鸡群添饲料。
“养殖6至8个月的鸡,肉质鲜嫩得很,最适合做白切鸡;养到10至12个月,鸡肉紧实有嚼劲,炖汤特别香。”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双林一边观察鸡群争食,一边介绍说。
“我们一直坚持原生态的方式饲养土鸡,以杂草、玉米粉、山泉水等为食,养足8个月才出栏,这样的鸡和蛋,顾客吃着才放心。”据王双林介绍,该养殖基地主要养殖有红瑶鸡、桂香鸡、草鸡等品种,依托林下养殖模式,鸡群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得以在山林间“自由奔跑”,保证了鸡的肉质与口感。
“现在存栏量超2万只,每天产蛋约400斤,仅靠周边市场和电话订单,平均月出栏2000只至3000只鸡,年产值150多万元。”王双林说,当初正是看中土博镇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广阔的生态鸡市场,才带着多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扎根于此。
图为航拍生态养殖基地。
王双林不仅自己投身养殖事业,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学习养殖技术,携手走上致富路。
在树林下的鸡舍旁,基地工人韦美华正麻利地给鸡群喂食、添水,呼唤几声后,林下的土鸡便蜂拥围拢过来,争先恐后抢夺饲料。“我在这儿上班4年,每月能挣3000元工资,离家就几里地,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又能挣份稳定收入,比出去打工强多了。”韦美华说,她每天的工作从清晨开始,上午给鸡群添饲料、换饮水,下午就打扫鸡舍、收鸡蛋,工作很充实。
近年来,土博镇找准现代特色农业与生态经济结合点,不断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这条“生态打底、产业铺路、百姓受益”的发展路子,既激活乡村产业动能,又托举起村民的幸福生活,让土博镇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记者:梁旎旎 兰德波
来源:中国新闻网
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开启
7月19日晚,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荷苑景区内,灯光璀璨,随着一场荷塘音乐会的开幕,“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多名百朋镇文旅推荐官获颁证书,他们将持续为百朋“代言”,广邀四方宾客来百朋镇品尝玉藕、赏荷塘美景。
随后,柳州老炮乐队、五角星乐队等乐队接连登场,演唱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点燃现场气氛,台下欢呼声此起彼伏。
此次活动将一直持续至8月17日。其间,游客可乘坐观光小火车穿梭荷塘间,欣赏“莲叶何田田”的美景,也可观看荷田服装秀、村BA篮球赛和非遗表演“打铁花”,还可以在荷花美食节大快朵颐。
据介绍,百朋莲藕个大、皮白、脆甜、清香,素有“玉藕”美称,畅销国内外市场。如今,百朋镇发展种植双季莲藕面积约4.2万亩,2024年产莲藕约7.35万吨,产值达5.14亿元。双季莲藕产业已成当地支柱产业,是推动农民收入倍增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
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依托百朋镇万亩荷塘的生态景观,深度融合乡村振兴与非遗,精心打造了“荷塘音乐会+民俗展示+文旅推广”等多元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循着荷香与乐声了解柳江、走进柳江、爱上柳江。
记者:彭华
来源:《广西日报》
中国重汽柳州运力上半年出口商用车
超1600辆
创同期历史新高
从7月14日开始,在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柳州运力”)大门口,一辆辆崭新的搅拌车陆续发车。这些新车共计100辆,它们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排队出关,再驶向越南客户指定的交付地点。
一辆辆崭新的搅拌车陆续发车。
之后,它们将助力越南公路、铁路等基建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在服务东盟建设中展现柳产车的风采。
“得益于越南城镇化加快、基建投资热潮,今年以来,我们公司生产的搅拌车、自卸车、自卸半挂车等产品陆续获得批量订单。”企业越南销售经理陈光告诉记者,企业深耕越南市场多年,这些订单有的来自老客户,也有口碑吸引而来的新客户。
“越南的使用场景与广西相似,但汽车产品相关法规和标准略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轻量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让产品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陈光说,与普遍装箱发货的出口模式不同,这些搅拌车需要“靠自己”驶向目的地,这段长途跋涉的行程,也是它们下线后接受的第一次考验。
“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出口商用车总计超1600辆,创同期历史新高。”该企业市场管理室主任刘欢介绍,随着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重汽柳州运力的出口成绩不断攀升,除了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市场,还拓展至澳大利亚、亚美尼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记者:荣瑶
来源:《柳州日报》
与高温“赛跑”的采摘人
——记者在柳江区成团镇鲁比村体验葡萄
成熟季劳作
连日高温炙烤龙城大地,7月17日,广西气象台发布高温四级预警。此时正是柳江区葡萄成熟上市的黄金节点。为了避开烈日、保证葡萄品质,葡萄成熟季,果农每天凌晨就开始采摘葡萄。当日5时许,天色未亮,记者到达柳江区成团镇鲁比村的葡萄种植园,体验葡萄采摘工作。
5时许,村民在葡萄园里摘葡萄。
5时许,记者在葡萄园里采摘葡萄。
“快,再晚些他们可就摘完了!”记者刚下车,不远处就传来鲁比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勇敏的催促声。记者立即跟随他一路小跑进葡萄园里,只见近20个果农头戴照明灯,手持剪刀在麻利地采摘葡萄,随着“咔嚓、咔嚓”声,一串串圆润饱满的鲁比葡萄被迅速收入筐中。
晨间气温31℃,微风送来些许凉意,工作环境比较舒适。一果农说:“太阳出来就热了,人会顶不住,而葡萄更娇贵。”原来,鲁比葡萄7月成熟,采摘期仅有1个月。高温会加速葡萄水分流失、蔫软脱落。一些水果收购商天不亮就到村里收购葡萄,他们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大部分采摘工作。
6时许,果农在分装葡萄。
6时许,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果农们开始将刚采摘的葡萄装箱。“我来帮忙!”记者刚要往垫上牛皮纸的筐里装葡萄,旁边的果农莫玉金就笑着摆手说:“这样不对。要分上下两层,下层斜着摆,留些空隙;上层整齐铺满,再用小串葡萄填补空隙。一筐葡萄约25斤。”
7时许,果农装运葡萄。
装了几箱葡萄后,记者额头开始冒汗。这时,冷藏车到了,拉开车厢门,一股冷气扑面而来。为图凉快,记者主动申请进车厢帮忙。原以为这是个轻松活,哪知才搬了十几箱就开始手臂发酸。不仅如此,人从车厢边缘往车厢里搬葡萄,外面的热气往车里灌,冷热交替、密不透气的感觉让人十分不适。一水果收购商说:“运输时要全程冷链,车厢温度要保持在2℃至3℃,这些带孔的筐子能让葡萄充分‘呼吸’,冷气也能均匀流通。”
10时许,果农在葡萄园里转运葡萄。
第一批葡萄被运走了,又有水果收购商陆续开车来到村里。随着太阳升高,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记者再次进入葡萄园内,热浪扑面而来。为了防止葡萄被雨水打落,果农们在葡萄架上覆盖了塑料薄膜。由于地面的热气不断上涌,塑料薄膜又阻挡了空气流通,葡萄园内像一个蒸笼。10时许,葡萄园内温度已接近40℃,记者才采摘了10余串葡萄,额头的汗珠便如雨般滚落,顺着脸颊滑入衣领,后背也早已湿透。
果农搬运葡萄。
上午10时许,葡萄园内温度已接近40℃。
尽管闷热难耐,果农们仍在葡萄园里忙碌着。为防止中暑,他们剪完一批葡萄就轮流到树荫下休息,从大锅里盛一碗粥,就着清淡小菜吃下,或吃几片西瓜解暑。在果农的热情招呼下,记者也喝了一碗粥,燥热顿时消解了大半。
果农在搬运刚采摘的葡萄。
“中午干完就能休息了吧?”记者问。
“哪能啊!”一个村民擦了把汗说,他们通过给葡萄套袋控制光照,延缓葡萄成熟速度。等采摘完上午这批葡萄,下午就要按新订单给葡萄拆袋,确保每天都有新鲜葡萄上市。
据了解,柳江区是桂中地区、广西区内乃至全国最大的双季葡萄生产基地之一,鲁比葡萄因其“结球型好,紫黑透红,粒大色均,肉厚脆香,汁鲜味甜”的品质,备受市场青睐。今年,鲁比村葡萄种植面积约4000亩,亩产约3000斤,批发价每斤约5元,葡萄主要销往广东及南宁、北海等地。
“葡萄成熟季是最忙的时候。”莫玉金说,为保证葡萄品质、卖个好价钱,果农们会不计报酬互相帮忙,争取家家都有好收成。
记者把葡萄搬进冷藏车。
记者手记:在推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柳江区种出的一串串葡萄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串串”。回到家后,果农们藤蔓间穿梭的身影又浮现眼前。他们用勤劳和汗水,在闷热的葡萄园里与时间“赛跑”,让人真切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记者:周茜 覃海蕗
来源:《柳州日报》
7月21日早上,柳江区成团镇水灵村省道210线路段,在田野里忙碌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收割机穿梭轰鸣,村民将收割下来的稻谷,一袋袋堆叠在路边。
成团镇水灵村片区早稻收割。
收割机在田间收割稻谷。
“朝阳屯黄金稻谷,最新的香米。”水灵村朝阳屯村民覃美璀说着,将麻袋里的稻谷展示给记者看,新鲜的稻谷颗颗饱满。
新鲜早稻颗粒饱满。
沉甸甸的稻穗。
进入7月,我市早稻陆续收割。村民韦爱梅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早稻亩产350至400公斤,采用机械化收割,效率很高,机收稻谷80元每亩,每逢这个时节,村民家家户户相互帮忙,抢收早稻。
村民在晾晒稻谷。
晒谷场上晒满稻谷。
今年柳江区早稻种植面积约11.88万亩,眼下正是早稻收获的黄金时节,机械收割机入村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确保颗粒归仓。
村民忙着打包稻谷。
来源:柳州1号APP
夏日里,用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可能是不少女生的童年记忆。对古代女子来说,凤仙花确实是美甲的重要原料。明代名臣徐阶用诗句“金凤花开色最鲜,佳人染得指头丹”,描述了女子常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景象。
在柳江区土博镇定山村里共屯,村民韦玉群种植了一大片凤仙花,也是用来染指甲吗?7月23日,记者走进里共屯一探究竟。
绽放的凤仙花。
凤仙花田里,红色、粉色、白色、紫色花朵成串地挂在绿叶间,枝杈上一粒粒凤仙花的果实整齐地排列着。韦玉群和丈夫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收割凤仙花,一人负责将凤仙花的果实揉搓下来。
“我们是第一次种植凤仙花,种子是老板提供的,他们还负责收购。”韦玉群说,日常管护不是很复杂,关键是做好施肥等工作。
农户在收割凤仙花。
韦玉群口中的“老板”是土博镇中草药种植大户覃维定。从事中草药收购多年的他,近年来返乡发展中草药种植,并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凤仙花全身都是宝,它的种子叫急性子、根茎叫透骨草,都是可以入药的。目前,急性子收购价为每公斤30元,透骨草收购价为每公斤8元到10元。”覃维定说,土博镇海拔较高,土质疏松,气候适宜,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凤仙花,每亩可为农户带来6000元到8000元的收入。
挂在枝头的凤仙花果实。
今年3月,在覃维定带动下,韦玉群种下了5亩凤仙花,现已陆续进入收获时节。
种植大户覃维定查看凤仙花收成。
看着韦玉群晾晒好的急性子,颗粒饱满,覃维定说:“成色非常好,我会继续发动更多村民种植凤仙花,带动大家增收。”
晾晒好的凤仙花种子——急性子。
近年来,土博镇因地制宜,积极推广“稻药”轮作、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模式,推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在种植大户的带动下,土博镇已种植有岩黄连、绞股蓝、五指毛桃等10余种中草药。
来源:柳州1号APP
提要
柳江区高质量发展成效得到各级媒体广泛关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柳州日报》、《柳州新闻》、柳州1号APP等媒体平台,聚焦文旅融合、农业发展、工业升级、文明实践等领域,通过全方位深度报道,为柳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相关重点稿件,让我们一同回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月19日晚,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荷苑景区星光璀璨,荷香伴着晚风四处弥漫,“荷风乐动·声夏时光”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荷塘音乐会在此浪漫启幕,八方游客相聚如诗如画的荷塘之畔,共同开启一场以荷为媒、以乐会友的夏日盛宴。
开幕式现场。
与会领导现场为百朋镇文旅推荐官颁发证书,鼓励他们持续为百朋“发声”、为荷塘“代言”,用镜头定格荷塘四季流转的诗意。邀四方来客,一品百朋玉藕的爽脆清甜;携满袖荷香,共赏荷塘的悠然胜景。
与会领导现场为百朋镇文旅推荐官颁发证书。
音乐会现场,舞台灯光与荷塘夜色交相辉映,一首《不再犹豫》的激昂前奏响起,正式拉开音乐会序幕。随后,特邀嘉宾原创音乐人梁海洋深情演绎《人生难得一知己》《千里祝平安》,悠扬的旋律仿佛带着大家穿越人海,去寻找那份真挚的情谊,现场观众纷纷举起荧光棒,摇曳的灯光汇成“星海”,与荷塘的星光遥相呼应,现场欢声此起彼伏。一时野乐队、五角星乐队、柳州老炮乐队接连登场,激昂节奏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台下观众纷纷跟着节奏呐喊,在荷香与节拍里纵情摇摆,欢笑与歌声交织共鸣。
“万亩荷塘作幕,晚风荷香伴奏,这样的音乐会太对味!”来宾游客潘伟难掩激动,“我们专程驱车而来,柳江乡村美得惊艳,耳边的音符和眼前的绿浪一起荡漾,十分惬意!”
游客乘坐小火车穿梭于荷塘间。
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依托百朋镇万亩荷塘的生态景观,深度融合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策划“荷塘音乐会+民俗展示+文旅推广”等多元活动。充分展现柳江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循着荷香与乐声,了解柳江、走进柳江、爱上柳江。
据了解,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持续至8月17日。游客可乘兴穿梭于荷塘间,在非遗文创周里触摸传统匠心,在荷花美食节大快朵颐,感受荷田服装秀的国风雅韵、村BA篮球赛的热血激情,更有周末限定的非遗打铁花。无论您想体验民俗、尝鲜寻味,还是沉醉于艺术与运动的魅力,这场荷花季都能满足您。快来柳江百朋荷苑,共赴这场为期一个月的夏日狂欢,在荷香与光影中,镌刻难忘的夏日记忆。
记者:韦蒙玲 兰德波
来源:人民网
7月22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商务局联合平安产险柳江支公司举办柳江区商贸企业2025年安责险事故预防专题培训,全区各商贸企业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柳江区商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专题培训现场。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树牢‘安全第一’意识、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至关重要。”培训会特邀安全生产领域专家进行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的方式,系统解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专业知识。保险专家向与会人员详细讲解雇主责任险和企财险的保障范围及理赔流程,帮助企业了解如何通过保险有效转移经营风险,为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在实操与互动环节中,与会人员分组开展实战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火情场景,轮流操作灭火器材,掌握标准操作姿势、喷射角度和灭火要领。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安全生产、风险保险、跨境电商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学习氛围浓厚。“这次培训既有政策解读,又有实操指导,对我们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很有帮助。”广西陈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朱梅英表示。
实操演练。
此次培训是柳江区深入践行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通过政企联动、多措并举,有效提升辖区内商贸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促进柳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姚玮怿 黄子越
来源:人民网
7月21日,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项目(成团镇里湾村)现场,集中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水渠、路面和水稻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图景。
图为柳江区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项目(成团镇里湾村)。
“以前抽水灌溉成本高,田间道路坑洼泥泞,干活不方便,现在农用车能直达田间地头,每亩耕地节约耕作成本60余元,产量也提高了。”里湾村舟村屯村民熊金库说,通过系统性实施田块整治、完善灌溉与排水、新修田间道路和农田地力提升等方面建设,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减轻村民人工抽水、运输农作物及肥料等劳动强度,耕作效率大幅提高。
村民在“轻松种地”的同时实现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采用“政府统筹+项目带动+就近就业”模式,打造“项目化施工、本地化用工、技能化培训”的闭环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吸纳本地农民务工1650人次,带动增收2896万元,人均增收17550元。
图为村民为农作物施肥。
“当前我区正高效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粮食增产增收筑牢基石。2025年度规划建设面积为2.65万亩,其中新增1.32万亩,改造提升1.33万亩,已开工建设项目的整体进度达100%。”柳江区农业农村局农田股工作人员肖颖说,柳江区2019年至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批复立项55个项目,建设面积达20.1万亩,修建沟渠超546公里,硬化机耕路339公里,涵盖百朋镇、成团镇、拉堡镇、进德镇、三都镇、穿山镇、里高镇、土博镇等8个镇64个村。
据了解,柳江区2025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获得国务院认可。柳江区不断探索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新路径,成立工作专班实时统筹调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以高标准农田赋能粮食稳产增效及农业转型升级,为柳江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韦莹芸 兰德波 黄子越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走进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土博镇生态养殖基地,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传来清脆的鸡鸣声,循声望去,冠红毛亮、体健肥美的土鸡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的鸡舍在树林间若隐若现,成群的鸡在林间踱步、啄食,在树林中自由生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场景。
图为工人给鸡群添饲料。
“养殖6至8个月的鸡,肉质鲜嫩得很,最适合做白切鸡;养到10至12个月,鸡肉紧实有嚼劲,炖汤特别香。”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双林一边观察鸡群争食,一边介绍说。
“我们一直坚持原生态的方式饲养土鸡,以杂草、玉米粉、山泉水等为食,养足8个月才出栏,这样的鸡和蛋,顾客吃着才放心。”据王双林介绍,该养殖基地主要养殖有红瑶鸡、桂香鸡、草鸡等品种,依托林下养殖模式,鸡群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得以在山林间“自由奔跑”,保证了鸡的肉质与口感。
“现在存栏量超2万只,每天产蛋约400斤,仅靠周边市场和电话订单,平均月出栏2000只至3000只鸡,年产值150多万元。”王双林说,当初正是看中土博镇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广阔的生态鸡市场,才带着多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扎根于此。
图为航拍生态养殖基地。
王双林不仅自己投身养殖事业,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学习养殖技术,携手走上致富路。
在树林下的鸡舍旁,基地工人韦美华正麻利地给鸡群喂食、添水,呼唤几声后,林下的土鸡便蜂拥围拢过来,争先恐后抢夺饲料。“我在这儿上班4年,每月能挣3000元工资,离家就几里地,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又能挣份稳定收入,比出去打工强多了。”韦美华说,她每天的工作从清晨开始,上午给鸡群添饲料、换饮水,下午就打扫鸡舍、收鸡蛋,工作很充实。
近年来,土博镇找准现代特色农业与生态经济结合点,不断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这条“生态打底、产业铺路、百姓受益”的发展路子,既激活乡村产业动能,又托举起村民的幸福生活,让土博镇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记者:梁旎旎 兰德波
来源:中国新闻网
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开启
7月19日晚,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荷苑景区内,灯光璀璨,随着一场荷塘音乐会的开幕,“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多名百朋镇文旅推荐官获颁证书,他们将持续为百朋“代言”,广邀四方宾客来百朋镇品尝玉藕、赏荷塘美景。
随后,柳州老炮乐队、五角星乐队等乐队接连登场,演唱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点燃现场气氛,台下欢呼声此起彼伏。
此次活动将一直持续至8月17日。其间,游客可乘坐观光小火车穿梭荷塘间,欣赏“莲叶何田田”的美景,也可观看荷田服装秀、村BA篮球赛和非遗表演“打铁花”,还可以在荷花美食节大快朵颐。
据介绍,百朋莲藕个大、皮白、脆甜、清香,素有“玉藕”美称,畅销国内外市场。如今,百朋镇发展种植双季莲藕面积约4.2万亩,2024年产莲藕约7.35万吨,产值达5.14亿元。双季莲藕产业已成当地支柱产业,是推动农民收入倍增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
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依托百朋镇万亩荷塘的生态景观,深度融合乡村振兴与非遗,精心打造了“荷塘音乐会+民俗展示+文旅推广”等多元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循着荷香与乐声了解柳江、走进柳江、爱上柳江。
记者:彭华
来源:《广西日报》
中国重汽柳州运力上半年出口商用车
超1600辆
创同期历史新高
从7月14日开始,在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柳州运力”)大门口,一辆辆崭新的搅拌车陆续发车。这些新车共计100辆,它们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排队出关,再驶向越南客户指定的交付地点。
一辆辆崭新的搅拌车陆续发车。
之后,它们将助力越南公路、铁路等基建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在服务东盟建设中展现柳产车的风采。
“得益于越南城镇化加快、基建投资热潮,今年以来,我们公司生产的搅拌车、自卸车、自卸半挂车等产品陆续获得批量订单。”企业越南销售经理陈光告诉记者,企业深耕越南市场多年,这些订单有的来自老客户,也有口碑吸引而来的新客户。
“越南的使用场景与广西相似,但汽车产品相关法规和标准略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轻量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让产品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陈光说,与普遍装箱发货的出口模式不同,这些搅拌车需要“靠自己”驶向目的地,这段长途跋涉的行程,也是它们下线后接受的第一次考验。
“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出口商用车总计超1600辆,创同期历史新高。”该企业市场管理室主任刘欢介绍,随着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重汽柳州运力的出口成绩不断攀升,除了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市场,还拓展至澳大利亚、亚美尼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记者:荣瑶
来源:《柳州日报》
与高温“赛跑”的采摘人
——记者在柳江区成团镇鲁比村体验葡萄
成熟季劳作
连日高温炙烤龙城大地,7月17日,广西气象台发布高温四级预警。此时正是柳江区葡萄成熟上市的黄金节点。为了避开烈日、保证葡萄品质,葡萄成熟季,果农每天凌晨就开始采摘葡萄。当日5时许,天色未亮,记者到达柳江区成团镇鲁比村的葡萄种植园,体验葡萄采摘工作。
5时许,村民在葡萄园里摘葡萄。
5时许,记者在葡萄园里采摘葡萄。
“快,再晚些他们可就摘完了!”记者刚下车,不远处就传来鲁比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勇敏的催促声。记者立即跟随他一路小跑进葡萄园里,只见近20个果农头戴照明灯,手持剪刀在麻利地采摘葡萄,随着“咔嚓、咔嚓”声,一串串圆润饱满的鲁比葡萄被迅速收入筐中。
晨间气温31℃,微风送来些许凉意,工作环境比较舒适。一果农说:“太阳出来就热了,人会顶不住,而葡萄更娇贵。”原来,鲁比葡萄7月成熟,采摘期仅有1个月。高温会加速葡萄水分流失、蔫软脱落。一些水果收购商天不亮就到村里收购葡萄,他们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大部分采摘工作。
6时许,果农在分装葡萄。
6时许,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果农们开始将刚采摘的葡萄装箱。“我来帮忙!”记者刚要往垫上牛皮纸的筐里装葡萄,旁边的果农莫玉金就笑着摆手说:“这样不对。要分上下两层,下层斜着摆,留些空隙;上层整齐铺满,再用小串葡萄填补空隙。一筐葡萄约25斤。”
7时许,果农装运葡萄。
装了几箱葡萄后,记者额头开始冒汗。这时,冷藏车到了,拉开车厢门,一股冷气扑面而来。为图凉快,记者主动申请进车厢帮忙。原以为这是个轻松活,哪知才搬了十几箱就开始手臂发酸。不仅如此,人从车厢边缘往车厢里搬葡萄,外面的热气往车里灌,冷热交替、密不透气的感觉让人十分不适。一水果收购商说:“运输时要全程冷链,车厢温度要保持在2℃至3℃,这些带孔的筐子能让葡萄充分‘呼吸’,冷气也能均匀流通。”
10时许,果农在葡萄园里转运葡萄。
第一批葡萄被运走了,又有水果收购商陆续开车来到村里。随着太阳升高,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记者再次进入葡萄园内,热浪扑面而来。为了防止葡萄被雨水打落,果农们在葡萄架上覆盖了塑料薄膜。由于地面的热气不断上涌,塑料薄膜又阻挡了空气流通,葡萄园内像一个蒸笼。10时许,葡萄园内温度已接近40℃,记者才采摘了10余串葡萄,额头的汗珠便如雨般滚落,顺着脸颊滑入衣领,后背也早已湿透。
果农搬运葡萄。
上午10时许,葡萄园内温度已接近40℃。
尽管闷热难耐,果农们仍在葡萄园里忙碌着。为防止中暑,他们剪完一批葡萄就轮流到树荫下休息,从大锅里盛一碗粥,就着清淡小菜吃下,或吃几片西瓜解暑。在果农的热情招呼下,记者也喝了一碗粥,燥热顿时消解了大半。
果农在搬运刚采摘的葡萄。
“中午干完就能休息了吧?”记者问。
“哪能啊!”一个村民擦了把汗说,他们通过给葡萄套袋控制光照,延缓葡萄成熟速度。等采摘完上午这批葡萄,下午就要按新订单给葡萄拆袋,确保每天都有新鲜葡萄上市。
据了解,柳江区是桂中地区、广西区内乃至全国最大的双季葡萄生产基地之一,鲁比葡萄因其“结球型好,紫黑透红,粒大色均,肉厚脆香,汁鲜味甜”的品质,备受市场青睐。今年,鲁比村葡萄种植面积约4000亩,亩产约3000斤,批发价每斤约5元,葡萄主要销往广东及南宁、北海等地。
“葡萄成熟季是最忙的时候。”莫玉金说,为保证葡萄品质、卖个好价钱,果农们会不计报酬互相帮忙,争取家家都有好收成。
记者把葡萄搬进冷藏车。
记者手记:在推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柳江区种出的一串串葡萄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串串”。回到家后,果农们藤蔓间穿梭的身影又浮现眼前。他们用勤劳和汗水,在闷热的葡萄园里与时间“赛跑”,让人真切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记者:周茜 覃海蕗
来源:《柳州日报》
7月21日早上,柳江区成团镇水灵村省道210线路段,在田野里忙碌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收割机穿梭轰鸣,村民将收割下来的稻谷,一袋袋堆叠在路边。
成团镇水灵村片区早稻收割。
收割机在田间收割稻谷。
“朝阳屯黄金稻谷,最新的香米。”水灵村朝阳屯村民覃美璀说着,将麻袋里的稻谷展示给记者看,新鲜的稻谷颗颗饱满。
新鲜早稻颗粒饱满。
沉甸甸的稻穗。
进入7月,我市早稻陆续收割。村民韦爱梅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早稻亩产350至400公斤,采用机械化收割,效率很高,机收稻谷80元每亩,每逢这个时节,村民家家户户相互帮忙,抢收早稻。
村民在晾晒稻谷。
晒谷场上晒满稻谷。
今年柳江区早稻种植面积约11.88万亩,眼下正是早稻收获的黄金时节,机械收割机入村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确保颗粒归仓。
村民忙着打包稻谷。
来源:柳州1号APP
夏日里,用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可能是不少女生的童年记忆。对古代女子来说,凤仙花确实是美甲的重要原料。明代名臣徐阶用诗句“金凤花开色最鲜,佳人染得指头丹”,描述了女子常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景象。
在柳江区土博镇定山村里共屯,村民韦玉群种植了一大片凤仙花,也是用来染指甲吗?7月23日,记者走进里共屯一探究竟。
绽放的凤仙花。
凤仙花田里,红色、粉色、白色、紫色花朵成串地挂在绿叶间,枝杈上一粒粒凤仙花的果实整齐地排列着。韦玉群和丈夫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收割凤仙花,一人负责将凤仙花的果实揉搓下来。
“我们是第一次种植凤仙花,种子是老板提供的,他们还负责收购。”韦玉群说,日常管护不是很复杂,关键是做好施肥等工作。
农户在收割凤仙花。
韦玉群口中的“老板”是土博镇中草药种植大户覃维定。从事中草药收购多年的他,近年来返乡发展中草药种植,并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凤仙花全身都是宝,它的种子叫急性子、根茎叫透骨草,都是可以入药的。目前,急性子收购价为每公斤30元,透骨草收购价为每公斤8元到10元。”覃维定说,土博镇海拔较高,土质疏松,气候适宜,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凤仙花,每亩可为农户带来6000元到8000元的收入。
挂在枝头的凤仙花果实。
今年3月,在覃维定带动下,韦玉群种下了5亩凤仙花,现已陆续进入收获时节。
种植大户覃维定查看凤仙花收成。
看着韦玉群晾晒好的急性子,颗粒饱满,覃维定说:“成色非常好,我会继续发动更多村民种植凤仙花,带动大家增收。”
晾晒好的凤仙花种子——急性子。
近年来,土博镇因地制宜,积极推广“稻药”轮作、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模式,推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在种植大户的带动下,土博镇已种植有岩黄连、绞股蓝、五指毛桃等10余种中草药。
来源:柳州1号APP